标准化:别样的风景线

上世纪90年代,北京市北四环学院桥至安慧桥一段的自行车道有3米宽,与机动车道之间也有3米宽的隔离带,隔离带种满了花草树木,四季美景应接不暇。这是笔者上下班的必经之路,被同事们称为北四环风景线。

  道路交通标志标线是标准化的重要工作领域。自行车道路交通标志标线标准在城市道路交通标准中不可或缺。当年北四环是否有自行车交通标志标线已记不清了。当时,尽管这条路上下班骑车人很多,但并不拥挤,也没有机动车抢道,在这段路上可以撒欢儿骑。那时的道路交通标志标线标准化需求,还没有显得十分紧迫。

  随着城市建设的提速,尤其是2008北京奥运配套市政建设的完成,北四环越来越拥挤了,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越来越标准化了。但是自行车道和隔离带变窄了,隔离带的花草树木几乎荡然无存,曾经的北四环风景线早已不在。安慧桥、健翔桥、学院桥都有自行车标志标线,却要避让机动车,而北辰桥的自行车道连同标志标线都从主路旁消失了。

  北四环并不是问题最严重的,毕竟有路可走。如今,自行车“走投无路”的情况在北京已十分常见。有的立交桥,桥上桥下根本没有自行车道,也就没有自行车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要绕很远才能找回原来的路。更有甚者,有时路口这边有自行车道路和自行车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但是过了路口,自行车道路及其标志标线就神奇地消失了。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建设的需要,全国城市机动车挤压自行车的现象已十分严重。在曾经的自行车大国,在机动车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无论自行车道多么窄,是否有隔离带,总应该有自行车道,而且是连续不断的。即使没有连续,也要用比普通标志标线相对复杂些的标准化图示告知骑车人如何才能走得通。笔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标准化从业者更应该将标准化进行到底。

  标准化固然重要,但不是标准制定出来,发布实施就能够发挥作用。标准化发挥作用需要很多条件,以自行车道路交通标志标线标准为例,一个重要的条件是道路,没有道路,标准再多再好,作用都要或多或少地打折扣。推而广之,其他领域也存在因为过度挤压而导致标准无法发挥作用的问题。

  标准化一向被认为是基础性的工作,标准化也是交通安全和秩序的基础。不能因为没有自行车道,就说自行车道路交通标志标线标准失去了基础,事实上,标准化的基础性作用从来不会动摇。标准化的基础性功能衍生出引领性和系统性功能,标准化发挥作用的奥妙正在于此。为保障交通秩序,城市道路建设必须将自行车道路考虑在内,同时将自行车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与机动车道交通标志标线进行系统性设计。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标准被挤压得没有发挥作用的空间,正是因为规划者、设计者没有搞明白标准化发挥作用的机理。

  不能奢望每条自行车道都成为种满花草树木的风景线,笔者只希望给自行车道路交通标志标线标准的实施留下起码的空间。合理设置、没有随意间断的自行车道路及其标志标线是交通秩序和安全的基础,自行车按照标准化的标志标线安全有序地流动,就是现代化城市的一道风景。标准化的标志标线,就是一条别样的风景线。